繁體中文
纠错建议 | 阅读记录

第6章 1967:国民保险公司

Word模式

上班族必备
热门推荐:加载中...
宽度: 字体: 背景:

第二部分

中期(1967~1988年)


1967~1988年,沃伦·巴菲特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投资合伙企业,开始带领伯克希尔–哈撒韦公司做投资,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投资载体。此期,他开始更多地投资非上市企业,不仅在保险行业和区域银行逐渐积累自己的资产池,而且,在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和喜诗糖果等还获得了控股权。我们也观察到巴菲特投资风格的逐步改变:从投资资产价值大于交易价格的标的,转变到在决策投资时更多地考虑定性因素。

1967~1988年,整个经济环境比较复杂。

在20世纪60年代末,证券市场牛气冲天,指数高企,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投资机会。就是这种市场环境,促使巴菲特在1968年关闭了自己的投资合伙企业。1969年,证券市场最终爆发了首次崩盘,随后持续多年发生了一系列市场暴跌事件!20世纪70年代成为证券市场最为难熬的时期,期末的标普500指数跌回最初的水平。这期间还有两次主要的经济衰退,一次发生于1974年,还包括了现代证券史最大的崩盘事件之一,另一次是1979年。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开始失控,期末利率攀至15%!

20世纪80年代,由于保罗·沃尔克(Paul Volker)所执行的政策,通胀的

势头得到了控制。随后,公司债繁荣、垃圾债崛起、并购盛行。此时,大型蓝筹公司也没有了安全感,因为出现了像伊万·波斯基(Ivan Boseky)这样的搅局者。不过,在1982年短暂的经济下行之后,出现了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期,一直到2000年。


 

 

/第6章/

1967:国民保险公司

 

国民保险公司(National Indemnity Company)的故事述说着,在巴菲特早期投资生涯中,它所扮演的过往角色。这家公司的所有者是杰克·瑞沃茨(Jack Ringwalt)。在巴菲特当初创建自己的投资合伙企业时,正是这位奥马哈商人拒绝了5万美元投资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机会。瑞沃茨公司的业务是对难以定价的风险提供保险服务,他公司的口号是“没有坏的风险,只有坏的费率”。了解瑞沃茨的人介绍,瑞沃茨的企业运作很成功,他似乎只在受挫于某事、处在特别沮丧之时,才有出售公司的念头,而且,这种念头大约一年也只有一次!1967年年初,通过一个共同的熟人,巴菲特了解到瑞沃茨正处于这种沮丧的情绪之中。根据艾丽斯·施罗德的讲述,此时伯克希尔–哈撒韦的收益率不佳,巴菲特正在寻找一家企业来优化这种状况,即期望将伯克希尔–哈撒韦公司的

现金流,能够投入到一家收益率更为稳健的企业。国民保险公司正好完全符合巴菲特的要求。在一个简短的会晤和坚定的握手之后,巴菲特给瑞沃茨出价50美元/股买下公司——尽管他对该公司的估值只是35美元/股(见图6-1)。【注】

显而易见,巴菲特在这种基石性的业务里看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!成立于1941年的国民保险公司主要承保专项险,最初主要做出租车责任险。在1967年之前,公司已经逐步拓宽业务范围,几乎成为一家更加通用的火险和伤害险的经营者。但使国民保险公司与众不同的是瑞沃茨的经营哲学。国民保险公司的创始原则是:对每一种合规的风险都有合适的费率,保险公司的核心永远都是做正确的评估,使承保利润落袋。所以,不像同时期的典型车险公司,国民保险公司愿意给长途卡车、出租车和租赁车辆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。此外,还与同行相异的是,在某种承保业务没有利润的情况下,国民保险公司绝不追求这种业务的收入。这个原则也是国民保险公司管理良好的另一个核心要素。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图6-1.jpg

图6-1

 

在1968年致股东的信中,巴菲特论述了购买国民保险公司这个案例。他对瑞沃茨大加赞赏:“公司的一切都跟广告所言一致,或者比广告更好。”当一些保险公司刻意追求保费收入的增长时

,国民保险公司却以盈利为目的,相对保守谨慎。

对于一家未上市公司,个人小额投资者无法获得国民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,但可以看到一个全景图:这家公司从一个四人的运营实体,成长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,还是一家盈利的保险公司。不过,像巴菲特这样打算买下整个公司的投资人,很有可能获得公司的详细财务信息。当然,我们现在也可以从不同的来源获得这些财务信息,比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。1967年,国民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为1680万美元,净利润为160万美元。1968年(作为伯克希尔–哈撒韦公司子公司的第1年),国民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增长到2000万美元,净利润增长到220万美元。【注】对潜在投资人而言,国民保险公司至少是一个利润率稳固的成长型公司。

显然,巴菲特很看重这家公司的内在品质,并于1967年3月支付了860万美元买下国民保险公司(以及国民火灾和海洋险公司——它的附属公司)。基于公司160万美元的净利润计算,860万美元的购买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是5.4倍。仅就表面价值而言,即使假设承保利润具有天然的波动性,但对于任何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,这个估值水平也是相当便宜的。在1969年给合伙人的信里,巴菲特评述道,能创造接近

20%的已用资金收益率的企业,意味着它可能内含某些结构性优势——这就使得相应的购买价格更有吸引力。【注】

更为重要的是,只要看看公司的资产构成就会发现,在企业的利润之外,巴菲特还得到了某种有意义的资产。那时,国民保险公司连同国民火灾与海洋险公司一共拥有价值超过2470万美元的债权投资组合,以及价值72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组合——因此,巴菲特还可以管理一个超过30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。【注】这个价值超过他860万美元购买对价的3倍多!尽管这家公司作为保险企业必然同时拥有相应的赔偿责任(意味着这笔资金不能简单返还给股东),但是,巴菲特似乎已经认识到这种企业的核心品质——募集资金并把它们投资于股票的能力。在第17章,我将对这种保险浮存金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。简而言之,浮存金的含义是:一旦顾客购买保单,保险公司立刻获得保费;在未来某个时点,当保单持有人索赔时,保险公司面临赔偿责任;保险公司将收取的部分保费留作应对每年的索赔之用,而余下的保费则可用于投资。这种保险公司持有但并不拥有的钱被称为保险浮存金(float),而巴菲特能用这些钱投资获益!

在买下国民保险公司不久,巴菲特开始成功地对它的保险浮存金进行了投资。在

对国民保险公司(包括国民火灾与海洋险公司)的浮存金进行两年的组合投资后,它的投资组合价值从3200万美元上升到4200万美元。这就是巴菲特毕生痴情于保险企业的滥觞!此后,他持续不断地组织保险浮存金,并借此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!

批注:

注:Alice Schroeder, The Snowball: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(New York: Bantam, 2008),302.

注:Robert G.Hagstrom, The Warren Buffett Way: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’s Greatest Investor(Hoboken NT: Wiley, 1997), 7.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。

注:巴菲特致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的信,1969年1月22日。

注:Hagstrom, The Warren Buffett Way, 6–7.


热门推荐:
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