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纠错建议 | 阅读记录

第8章 1973:《华盛顿邮报》

Word模式

上班族必备
热门推荐:加载中...
宽度: 字体: 背景:

/第8章/

1973:《华盛顿邮报》

 

1877年,斯蒂尔森·哈钦斯创立了《华盛顿邮报》(Washington Post),但在之后几十年里被几个私营业主不断购买和出售,其中包括《辛辛那提问询报》的所有者约翰·麦克莱恩。在经过麦克莱恩儿子的糟糕管理之后,《华盛顿邮报》在20世纪30年代陷入了资不抵债的惨境。

1933年,公司破产清算后被尤金·梅耶收购。之后梅耶的女婿利普·格雷厄姆和女儿凯瑟琳·格雷厄姆都在这份报刊的历史上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作为一家公司,1971年,《华盛顿邮报》(见图8-1)挂牌上市。然而,1973年,董事长弗里茨·毕比意外去世,凯瑟琳·格雷厄姆成为第一个《财富》500强公司的女董事长。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图8-1.jpg

图8-1

 

也就是在1972~1973年,巴菲特开始逐渐购入这家公司的股份。及至1973年年底,巴菲特已经累计购买了该公司大约10%的股权。【注】

在巴菲特开始投资《华盛顿邮报》之前,该公司1971年和1972年的年度报告提供了潜在投资者应该知晓的信息。我在本章末尾摘录了其合并的财务报表。

首先,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一下这家公司的相关业务。《华盛顿邮报》公司有3个主要业务部门。【注】笔者基于它们197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,已在表8-1

中概述了每个业务部门在整个公司的相对重要性。

通过表8-1可以看出,报纸部门那时明显还是最重要的部门,占了整个公司利润的近一半。但其他两个部门在财务上也有相当的重要性。

 

表8-1 业务数据总览(1972年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1.jpg

资料来源:The Washington Post Company,1972Annual Report,2.

 

更仔细地研读这份年报可以很快发现,它所含信息量比其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报都大,对重要运营指标有很多的论述。笔者认为,这表现出该公司的管理团队是一个专注的管理团队,是一个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管理团队。

报告始于约翰·普雷斯科特对报纸业务的论述。具体来说,他详细叙述了《华盛顿每日新闻》(Washington Daily News)1972年7月停刊时,这个市场上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。这对该公司有兴趣的投资者来说,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事件。首先,这件事让华盛顿市场上三份日报中的一份从此消失,也就自动使得那些还想读报的读者转向剩下两家。此外,相比于三个竞争者的多寡头垄断环境,其中的玩家更喜欢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,至少笔者观察的竞争动态如此。通常这种情况下,竞争行为会更加理性,意味着更少的价格战和更高的利润率。

就运营

指标来说,下述这些相关的实际数据可谓绝对地给力!广告数量增长了650万条,比前一年的7300万条增长了近9%。就市场占有率来说,这个数字意味着本地都市报所有广告数量的63%。它的日报的发行量增长了1%(约6000份),周日刊的发行量增长2%(约15000份)。尽管看百分比数字并不惊艳,但是报告指出:相比于剩下的那个主要竞争对手《星报》(Star-News),它们已经高出了许多。这表示《华盛顿邮报》正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。普雷斯科特引用了一家叫西蒙斯的独立机构出具的市场研究数据,它显示这个市场上3/5,也就是60%的成年人在阅读《华盛顿邮报》!接着,他将这些数字和美国其他具有领先市场地位的报刊进行比较。笔者发现这个做法非常具有说服力:约翰·普雷斯科特不仅说明《华盛顿邮报》公司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企业,而且,也显示自己是一个依据关键指标决策且熟悉竞争态势的管理者。总的来说,《华盛顿邮报》公司的核心报纸业务非常出色!

第二个论述的业务部门是杂志与书籍出版部门。它主要的资产就是杂志《新闻周刊》(Newsweek),按当时的广告收入计,它在全国所有杂志中排名第4。部门主管欧斯本·伊利奥特说,对于《新闻周刊

》来说,1972年是创纪录的一年:收入同比增长8%,每周发行增量是12.5万份(约5%),从每周260万增长到275万。就像报告的他处所呈,这些数据都是来自独立的第三方(美国出版商信息局)。

在运营上,1972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:资深的《新闻周刊》管理团队重新接掌这家报纸的管理责任(他们在60年代做得非常成功);强化了部门管理,包括伊利奥特本人接任了编辑主管一职,而吉布森·麦凯布和罗伯特·坎贝尔分别转而去领导运营和出版。他们专注于读者重视的内容,使《新闻周刊》在那年赢得了11个重要的新闻奖项,包括全美律师协会木槌奖(American Bar Association Gavel)、杰拉尔德勒布奖(G.M.Leob Award)和海外记者俱乐部奖(Overseas Press Club Award)。看起来,《新闻周刊》不仅像《华盛顿邮报》一样运行完全正常,还在最终表现了它面临的继续向海外扩张的发展机会。

《华盛顿邮报》公司的最后一个业务是广播电视业务“后新闻周刊”(Post-Newsweek)。部门负责人拉瑞·伊斯雷尔所呈的具体市场份额数据和第三方奖项要少些。然而,你还是可以感觉到有关这些业务非常的积极动态。

伊斯雷尔说到了一个成功完成的收购(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WTIC-TV),但他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业务所创的本地媒体内容有多么成功!

不过,就这个部门来说,不可能万事如意,还是有些负面的信息。有两个电视台(杰克逊维尔的WJXT-TV和迈阿密的WPLG-TV)的许可证展期面临着两大竞争挑战。伊斯雷尔精心尝试着淡化这类风险,用成功的先例和审判类似案例相关的法律原则,来说明集团的积极解决方案。但对于不了解广播电视法规内在运作的投资者来说,他们不可能完全信服这种解说。实际上,这就是需要评估的风险之处。

抛开这个潜在的结构性问题,我们可以通过1972年年报第2页这个部门的数字,来量化它的成功程度。1972年,广播电视业务收入同比实现从2080万美元,增长17%到2430万美元,营业利润从380万美元,同比增长55%到590万美元。若考虑到这是出自相同的一组电视频道与无线电台,而且这种业务是一类相对稳定业务,那么,这种财务表现就的确惊艳了!尽管当时论述了一个WTIC-TV的大宗并购项目,但是直到2013年1月才完成。所以,笔者认为既然在1972年的部门回顾中没有谈到别的并购项目,那么,前面提到的财务业绩增

长就算不全是,也应该大部分来自内生性的有机增长。

如果从集团层面综合来看业绩,总的经营情况应该是非常出色,作为一位当代的投资者,我坦率地说,这些是都难以置信的!如果报纸和杂志部门展示的不是客观独立的市场数据,笔者的确会因为怀疑管理层过于乐观,会设法去核查原始数据。

年报附注的第1项是《华盛顿邮报》的10年回顾(年报的第22~23页)。在这10年间,收入每年都在增长,从8550万美元到2.178亿美元,录得了11%的年增幅。报告期的营业利润有些波动,并非每年都在增长,却显得更为实际。如果我们来看这10年的整体情况,营业利润从940万美元增长到2180万美元,10%的年增幅略微低于同期的收入增幅。这意味着利润还没有从正不断扩张的业务所得中大规模地表现出来,但是笔者并不将其视作不利因素。如果1972年的利润跃上一个高峰(营业利润率从1971年的7.9%增长到10%)是我的担忧之一,那么,这10年间7.8%到12.2%的营业利润率波幅范围则会让人安之若素,因为这使得1972年10%的利润率正好居中。这意味着如果管理层称职的话(年报里也的确有些这种表现),利润率很有可能会随着运营效率的提升而增长。事

实上,由于1972年业务体量比1968年更大,那么,可以合理推测,在良好的管理之下,潜在利润率将会比1968年的12.2%更高!

现在,让我们转到《华盛顿邮报》的财务评述和财务报表。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,这里有两个令人担忧的科目,需要进一步核实。第一,表中的退休账户部分。像当时其他媒体企业一样,《华盛顿邮报》有针对雇员的固定福利退休养老金负债。这一直是一个大问题,尤其在欧洲公司。它制造了不确定性,而且如果管理不当,很可能会造成重复的资金需求。这份年报的第14页说道,“这些养老金计划的应付费用和义务所需资金完全到位”,但是在年报这部分的后面,有一组和报纸经销商激励计划有关的部分,其资金没有到位。在1972年,这组计划项下支出的费用金额高达360万美元。这并非小事一桩,但是整体来说,在没有进一步核查的情况下,退休养老金计划看起来还是一个可控的问题。

第二,有关股本存量和股票期权(阐述于1972年年报第16页)。1971年上市时,公司实行了优先认股计划,保留了365000股普通股,其中279650股为对应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,64175股可以之后分配。尽管1971年前已经有了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,且两

类普通股的存在让事情更加复杂,但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只看1972年年底的279650股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,并关注它们何时行权。

根据英国保险业协会的定义,【注】一般好的做法是10年内分配不超过10%的股本,也就是每年1%。尽管1972~1975年的数量超过了这个经验法则,但是像这样首次公开募股(IPO)时多给一些期权,也并不罕见。让人感到放心的是,首次公开募股的价格是每股25.18美元,【注】这些期权平均行权价格是每股26美元,略高于首次公开募股价格,或上下波动于即期的市价(见表8-2)。所以总体来看,这些事就没有那么令人担忧了。

 

表8-2 股票期权分析(1972年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2.jpg

①这是用1972年流通普通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,即4806802。

 

最后,让我转到公司的财务报表(在1972年年报的第17~21页)。要想评估《华盛顿邮报》整体的业务质量,投资者需要计算它的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,因为这是衡量企业一种重要能力的指标,即一种业务是否可以创造高于可比业务成本的收益指标(见表8-3)。

 

表8-3 已用资金总额分析(1972年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3.jpg

①基于《华盛顿邮报》年度报告第14页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定义,“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”为“收购日收购子

公司超过有形资产相关公允价值的部分”,笔者假设所有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均为商誉,且没有要摊销的无形资产。

 

为了计算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,如果我们把未计1000万美元特殊项目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作为收益,并把5580万美元作为已用有形资金,那么,我们得到的就是17.9%的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。这个数字说明企业有非常好的内生性的复利增长能力。因为过去10年间企业每年增长11%,所以,我们可以肯定这家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复利生成器。

最后,轮到对企业进行估值了。一个理性的做法是使用传统的估值指标: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和市盈率。在1975年年底给伯克希尔–哈撒韦股东信的第3页中,巴菲特阐述了公司“(当时)最大的股权投资是用1060万美元买下了《华盛顿邮报》467150股B股”。巴菲特大概每股花了22.69美元。注意,467150股大约占了该公司当时普通流通股总数的10%。从股票价格波动的其他记录来源可知,《华盛顿邮报》的股票在上市后的第一次挂牌交易价格是每股26美元,但在1973年却跌至每股16美元。【注】这是基于第三方对当时股票市场信息的记录所得,但笔者相信这次下行是由于受到了下述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:宏观经济不良预

期;与《华盛顿邮报》相关的负面舆论。这种负面舆论与《华盛顿邮报》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有关(这次调查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),还有前面提到的广播电台许可证延期危机(也被认为很可能是出自尼克松之意)。事实上,在年报第5页,毕比和格雷厄姆做了相关的暗示,“政府和媒体间的对手关系不足为怪,和合众国一样古老。但对新闻界的我们,过去几年这种强烈的敌意关系一直令人不安。”

就每股22.69美元的股价(巴菲特逐渐买入该股的均价)来说,它对应的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和市盈率的回溯倍数应如表8-4和表8-5所示。【注】注意:这个价格大约比该股1973年52周的低位高出40%。

 

表8-4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4.jpg

以今天的标准来看,像《华盛顿邮报》这样高质量的公司,5.3倍的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估值(基于过往一整年的数据),看起来就非常便宜了。然而,这里可能有些误导。从利润表中我们发现,1971年和1972年公司支付的总税率分别达到了50.2%和49.5%,和现在多数公司支付的约30%税率相比,可以说十分不利。实际上,从表8-5中可以看出,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非常流行的联邦企业所得税政策所致。

 

表8-5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5.jpg

实际上,1973年更高的税率意味着:对于相同的息税前

利润,当时股东所能得到的现金利润要少于当今股东的所得。如果对这个因素进行调整,在今天30%税率下可比企业的价值/息税前利润应为7.5倍。当说到可比性时,这里具体是指: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中的息税前利润,是能带来1973年《华盛顿邮报》实现的、可比税后净营业利润的那个息税前利润。对于处在增长中的好企业,7.5倍的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仍然便宜,但并没有离谱!

再看市盈率,这里仍旧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估值。

注意,这里使用的调整后每股收益,没有包括特殊项目或相关调整项差额,这些在年报第17页中合并利润表下已经标注。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基于这个企业所创造的利润,来做估值判断。在1972财年,《华盛顿邮报》公司的市盈率是10.9倍。鉴于它高品质的业务和基于较高已用有形资金回报率(复利能力强)基础上的增长,这个倍数使该公司的估值再一次表现出便宜的属性!

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《华盛顿邮报》的估值:它似乎是巴菲特以适当的估值倍数,获得了一个内生复利能力和成长性俱佳的企业。根据盈利能力标准和1973年年初投资者所获的信息,这还不是一个最低的估值。即便如此,当巴菲特开始买入时,这时的价格比他的平均值低,而且,在他持续买

入,并意图累计持有该公司10%的股份,这个难度的确要远远大于一个小投资者仅购买小额股票的遭遇。

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揣摩。第一,就像美国运通的案例一样,《华盛顿邮报》这个案例涉及的是一个高品质的企业:它在保持10年增长的同时,还享有创造一流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的能力。在这个案例里,这个企业是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出售的,但并不离谱。第二,鉴于年报中给出了详细的发行量和竞争情况的相关数据,所以很明显,仔细阅读的投资者可以找到高质量信息。

从此,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开始了他们一生的友谊。在1974年秋,巴菲特成为《华盛顿邮报》的董事,随后成了格雷厄姆非常信任的顾问,并给她灌输了保守的资本配置的思想,使她成为一个不会为并购花冤枉钱,但也会偶尔错过也许是非常出色的发展机会的CEO。然而,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最大的影响是:给她灌输了对股东友好的思维模式和对高效经营的专注。及至1985年,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已经从1974年的10%增长到了19%。在这期间,《华盛顿邮报》也用剩余现金回购了公司几乎40%的股份。因此,公司的净利润增长超过7倍,而每股收益却增长了10倍(见表8-6~表8-9)!【注】

 

表8-6 历史最高税率和最高税

级(1909~2010年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6.jpg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6续.jpg

资料来源:Office of Tax Policy Research,1909–2001:World Tax Database.http://www.wtdb.org/index.html.Accessed October 17,2002.2002–2010:Internal Revenue Service,Instructions for Form 1120.

 

表8-7 利润表(1971~1972年)(单位:美元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7.jpg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7续.jpg

①1971年前由于杂志订阅采购和书籍促销费用会计方法调整造成的差额。

资料来源:Washington Post,1972Annual Report,17.

 

表8-8 资产负债表(1972年1~12月)(单位:美元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8.jpg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8续.jpg

资料来源:Washington Post,1972Annual Report,18–19.

 

表8-9 现金流量表(1971~1972年)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9.jpg

《巴菲特的估值逻辑》表8-9续.jpg

资料来源:Washington Post,1972Annual Report,20.

批注:

注:Roger Lowenstein, Buffett: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 (New York: Random House, 2008),193.

注:Washington Post, Annual Report 1972, 2.

注:英国保险业协会出版了有关股份激励计划的指南(内含一些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优良习惯做法)。最新一版的出版时间是2012年11月。http://www.abi.org.uk。

注:首次公开发行的细节是出售了621375份B类股,筹资15025000美元,意味着IP 的价格是每股24.18美元,或15.9倍的市盈率(基于1971年未计特殊项目的每股1.52美元稀释利润)。

注:Andrew Kilpatrick, Of Permanent Value: Th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 (Mountain Brook, AL: AKPE,2006), 201–202.注意:基尔帕特里克是用拆分调整过的价格来求取该股票未经调整的价格;我乘上了一个4。

注:我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是:22.69美元的股价乘上流通股数量,加上1972年年末730万美元的净负债(来自年报的资产负债表)。我使用的企业价值是1.163亿美元(当时的市价总值是1.09亿美元)。

注:Lowenstein, Buffett, 193.


热门推荐:
加载中...